当前位置: 首页 > 图文内容
基于八卦纳甲法与子午流注纳甲法的首开穴及补泻规则解析

作者:王金才、王亚锋、高泉


摘要:目的,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时开穴(首开穴)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已有共识,对于相应穴位的补泻原则多依据医生认知进行,临床应用不便且缺乏统一标准。八卦针灸通过古代八卦纳甲法,将十二经脉与八纯卦相结合,结合《针灸大成》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时开穴,并以该穴位所对应的的卦爻的阴阳定首开穴的补泻原则。同时形成可临床易于查阅、参考的《八卦针灸环周图谱》。这种针法将穴位自身对应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相结合,沟通人与自然,借助天地之气疗病,也将历来复杂的针灸补泻手法变得简单、有章可循,且可在按摩、艾灸等领域广泛应用。

 

关键字:八卦针灸;首开穴;补泻原则; 《八卦针灸环周图谱》;八卦纳甲;子午流注纳甲;天人合一

 

 

在中医相关文献中,关于《子午流注针经》纳甲法的选穴和应用,古今多有阐述,各有优劣。对于确定穴位后的补泻规则论述相对较少,且多沿用《黄帝内经》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在本文中,笔者采纳古代文化中的八卦纳甲法,对子午流注阵法中开穴相互配合,并对其补泻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见解进行说明。

 

八卦纳甲法和子午流注纳甲法

八卦纳甲,即月体纳甲,是八卦、天干、月象三位一体。古人认为纳甲之法,可以究天地生育之理依据《周易参同契》中的论述,如“天符进退章第四(圣人上观章)”中,提出“……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将八卦与天干相结合,提出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离纳己,坎纳戊,震纳庚,巽纳辛。从而形成八卦纳甲法的一个独特论述。八卦纳甲法是中国古人研究天人之际关系上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古代,常用与建筑、军事等多方面。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按天干值日经,逢时开取值日经的井穴,下一个时辰按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以及“经生经”“穴生穴”的原则,开取不同经脉的五输穴,并逢输过原,最后日干重见,阳日气纳三焦,阴日血归包络。目前常用的取穴方法来源于《针灸大全》。

 

基于八卦纳甲法的子午流注纳甲开穴法相配合的说明

八卦针灸一方面借鉴传统子午流注纳甲法中天干和经络的配属,另一方面结合了《易经》八卦与天干的配属,即八卦纳甲,从而实现八卦卦爻与子午流注开穴的配合。这样的配伍不仅体现了时间信息,还将八卦的空间信息、自然现象、五运六气理论等纳入了子午流注理论,大大完善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应用范围。

在近代学者刘杰的《中国八卦针经》中,首次对八卦纳经和八卦纳穴进行了阐述。《针灸大成.卷五》根据干支配属五行脏腑,有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将天干和经络相应。结合八卦纳甲,则有:乾甲纳胆经,坤乙纳肝经,艮丙纳小肠经,兑丁纳心经,坎戊纳胃经,离己纳脾经,震庚纳大肠经,巽辛纳肺经,乾壬纳膀胱经,坤癸纳肾经,乾壬纳三焦经,坤癸纳心包经。运用八卦六爻纳五输穴,可将初爻纳井,二爻纳荥,三爻纳输,四爻纳经,五爻纳合,上爻纳本(三焦、心包)。

将八卦纳甲及《针灸大全》提到的本经五输穴及三焦经和心包经的穴位与八卦卦爻对应,形成八卦纳甲系统,具体对应情况见下表:

1 八卦纳甲子午流注开穴系统(本经)

八卦

日干

经络

卦爻

开穴

八卦

日干

经络

卦爻

开穴

液门

- -

劳宫




阳陵泉




- -

曲泉




阳辅




- -

中封




临泣




- -

太冲




侠溪




- -

行间




窍阴




- -

大敦

小肠

中渚

- -

大陵




- -

小海




少海




- -

阳谷




灵道




后溪




- -

神门




- -

前谷




少府




- -

少泽




少冲

- -

支沟

间使




三里




- -

阳陵泉




- -

解溪




商丘




- -

陷谷




太白




内庭




- -

大都




- -

厉兑




隐白

大肠

- -

天井

曲池




- -

曲池




尺泽




阳溪




- -

经渠




- -

三间




太渊




- -

二间




鱼际




商阳




- -

少商

膀胱

关冲

- -

中冲




委中




- -

阴谷




昆仑




- -

复溜




束骨




- -

太溪




通谷




- -

然谷




至阴




- -

涌泉

 

在临床实践中,按照阳日阳时开阳经、阴日阴时开阴经,结合《针灸大全》中“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将值日经五输穴及三焦经和心包经的穴位与八卦卦爻对应,形成供临床应用的《八卦针灸环周图谱》(著作权证书:国作登字2013-A-00089492),具体对应情况见下表:

2八卦针灸环周图谱

日干

时干支

开穴

卦爻

卦爻说明

日干

时干支

开穴

卦爻

卦爻说明

甲申

液门

乾卦上爻

乙未

劳宫

- -

坤卦上爻


壬午

委中

乾卦五爻


癸巳

阴谷

- -

坤卦五爻


庚辰

阳溪

震卦四爻


辛卯

经渠

- -

巽卦四爻


戊寅

陷谷

丘墟

- -

坎卦三爻

(丙)

己丑

太白

太冲

离卦三爻

(乙)

丙子

前谷

- -

艮卦二爻


丁亥

少府

兑卦二爻


甲戌

窍阴

乾卦初爻


乙酉

大敦

- -

坤卦初爻

丙午

中渚

艮卦上爻

丁巳

大陵

- -

兑卦上爻


甲辰

阳陵泉

乾卦五爻


乙卯

曲泉

- -

坤卦五爻


壬寅

昆仑

乾卦四爻

(戊)

癸丑

复溜

- -

坤卦四爻

(丁)

庚子

三间

腕骨

- -

震卦三爻


辛亥

太渊

神门

巽卦三爻


戊戌

内庭

坎卦二爻


乙酉

大都

- -

离卦二爻


丙申

少泽

- -

艮卦初爻


丁未

少冲

兑卦初爻

戊辰

支沟

- -

坎卦上爻

己卯

间使

离卦上爻


丙寅

小海

- -

艮卦五爻

(庚)

丁丑

少海

兑卦五爻

(己)

甲子

阳辅

乾卦四爻


乙亥

中封

- -

坤卦四爻


壬戌

束骨

冲阳

乾卦三爻


癸酉

太溪

太白

- -

坤卦三爻


庚申

二间

- -

震卦二爻


辛未

鱼际

巽卦二爻


戌午

厉兑

- -

坎卦初爻


己巳

隐白

离卦初爻

庚寅

天井

- -

震卦上爻

辛(壬)

辛丑

曲泽

巽卦上爻

(辛)

戊子

三里

坎卦五爻


己亥

阳陵泉

- -

离卦五爻


丙戌

阳谷

- -

艮卦四爻


丁酉

灵道

兑卦四爻


甲申

临泣

合谷

乾卦三爻


乙未

太冲

太渊

- -

坤卦三爻


壬午

通谷

乾卦二爻


癸巳

然谷

- -

坤卦二爻


庚辰

商阳

震卦初爻


辛卯

少商

- -

巽卦初爻

壬(癸)

壬子

关冲

乾卦上爻

癸酉

中冲

- -

坤卦上爻


庚戌

曲池

- -

震卦五爻


辛未

尺泽

巽卦五爻


戊申

解溪

- -

坎卦四爻


己已

商丘

离卦四爻


丙午

后溪

京骨

阳池

艮卦三爻


丁卯

神门

太溪

大陵

- -

兑卦三爻


甲辰

侠溪

乾卦二爻

(甲)

乙丑

行间

- -

坤卦二爻


壬寅

至阴

乾卦初爻


癸亥

涌泉

- -

坤卦初爻

 

依据上述理论,每日仅有6个时辰有穴可开,每一个时辰对应一到三个穴位。阴日阳时和阳日阴时无穴可开,补偿的方法为天干五合理论。如甲日阴时无穴可开,可按照甲己合化的理论,取己日阴时的穴位即可。即便如此,十日内仍有12个时辰无穴可开。

 

基于八卦纳甲法的子午流注首开穴针灸补泻手法

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时间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流注理论通过定时开穴,沟通人体和自然,以得天地之助以疗病。但传统的中医针灸及子午流注针灸大多都是以病的虚实作参考,“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医者辩证论治确定补泻手法,但这种补泻手法临床上由于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导致随意性比较强,也难以把握。

《灵枢经·根结篇》指出:“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说明针刺的阴阳,应合于八卦数术。在八卦针灸中认为,定时开穴的补泻手法应首先考虑使人体气血通畅及与天地相通,其手法应固定而非单纯依据辩证的虚实来确定。因此,依据八卦针灸纳甲法,治疗疾病时开穴的补泻手法根据其卦爻来确定,阳爻为补,阴爻为泻。《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也提出阳进为补…阴退为泻”

依据八卦针灸针刺首开穴时还要注意如下事项:

1)注意男左女右,男的先扎左侧,女的先扎右侧。如左侧为补,右侧必须是泻;如右侧为补,左侧必须是泻,这就实现阴阳平衡。

2)八卦针灸临床补泻操作手法主要有:①提插捻转法:男先扎左侧,针刺至地部后,顺时针捻针为补(“九六法”之补九法),逆时针捻针为泻(“九六法”之泻六法),右侧用相反的手法;女的先扎右侧,针刺至地部后,逆时针捻针为补,顺时针捻针为泻,左侧用相反的手法。②迎随法,即顺经为补,逆经为泻。③呼气进针,吸气出针为补;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④开合法,即起针时,快按闭针孔为补,快出针慢按闭针孔为泻。针灸补泻问题,玄妙至极,易理深奥,针之要秒,在于秋毫,得气为佳,疗效才好。

 

综述

总而言之,中医学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与外在的大自然息息相关。《黄帝内经》的《灵枢·痈疽》说:“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这阐明了人体气血的流注,与日出日落、四季的更替保持着同步的节律。因此,应用针灸进行施治时,对经脉气血的运行和穴位的特性,如能从时空、阴阳的角度去分析和把握,则切合了顺应天地的医疗理念。

八卦针灸中将十二经上的五输穴,八卦针灸直接把它放到逐日按时纳经开穴的首开穴位置,并以对应的卦爻的阴阳行针灸补泻,这是与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差异所在。

结合八卦针灸纳甲法后,以首开穴对应卦爻的阴阳定针灸补泻,这是遵“天道”,在循经取穴或其他功能效穴上则可以病的虚实做参考,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叫讲“人道”,这种针法沟通人体和自然,得天地之气助力以疗病,为治疗疾病和身体康复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是真正地遵循“天人合一”的整体治疗思想。

首开穴补泻手法,可以提高针灸治疗急慢性疾病的疗效,对一些疑难杂证有也特效,另外,这种配合方法不仅适用于针法,还适用于灸法、按摩等治疗中。同时,由于采用标准化操作 易学易懂,还适用于日常的保健养生,如艾灸、按摩等。

 

参考文献;

[1] 张勇. 子午流注针法发生学研究[D]. 2005

[2] 张帆, 裴媛. 从天人相应理论看子午流注针法[J]. 光明中医, 2016, 31(13).

[3] 张树剑. “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思想探析——兼论金元针灸理论之固化[J]. 针刺研究, 2015, 40(2):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