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文内容
专家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皮肤病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部分皮肤病患者症状繁多,虚实寒热并见,致使辨病易而辨证难。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经方之一,叶建州教授临床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皮肤病获得良好效果。叶老师认为,半夏泻心汤病机为寒热错杂,病位在半表半里,病之所系为少阳,病性为正虚邪实,诊治慢性难治性皮肤病重在分析病机,从定机、定证入手。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 号) 


    半夏泻心汤首载于《伤寒论》第149 条,曰“……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载: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大部分医家根据原文,认为半夏泻心汤证为少阳证误下后引起了“(心下)但满而不痛者”的痞证。历代医家对半夏泻心汤的病机、病位认识不同,其方药分析也因此不同[1-2]。叶建州教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痤疮、湿疹、黄褐斑、荨麻疹等常见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译释[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98-601.

[2]陈亦人.《伤寒论》求是[M].周春详,张静远,凌云.修订.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40.

[3]朱步先,何绍奇,朱胜华,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增订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8,62-65.

[4]欧阳晓勇.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第二辑)刘复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7,43-44.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林燕1,伍迪2,指导:叶建州2△(1.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650021;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 昆明 6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