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文内容
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

作者:王臣智  高泉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和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传播提供着思想理论指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认知和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精神生活。因此,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不仅事关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且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

202210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坚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文化根基。坚守好党的理论创新的魂脉和根脉,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会贯通,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典范,他提出的用中医整体观的方法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治理之策就是例证。20184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这要作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研究提出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然后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既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生生不息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自强不息提供了精神动力;特别是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是中医药文化的载体,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则为中医药学传承发展提供了价值理念和理论指引。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文化中,从唯物论到辩证法,从实践论到认识论,从世界观到方法论,都有涉猎。比如:中医学的元气论: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范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是物质世界的本原。中医学认为,人之生为气之聚,万物都是气的变化。元气论展示了中国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比如: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在元气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论。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变化、发生、发展。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建构了科学观和方法论,阐述了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再比如: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论,如同阴阳学说,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论的观点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用来观察人体并揭示和阐明人体的疾病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体系,而且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是实至名归。


体系化学理化是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同样,推进新时代的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样要坚持体系化学理化,暨建构中医药文化的科学体系,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学理化阐释。

在中国几千年思想发展史上,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的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从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之言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体系化。仅从先秦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历史可以看出,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玄学化到隋唐时期的儒学由僵化再到韩愈重振儒学,从宋明理学兴起而使儒家思想发展到顶峰到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再到五四时期的反孔批儒而使儒家思想滑坡。这期间,儒家思想历经多次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将其彻底铲除,但它依然流传几千年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儒家思想的体系化,形成了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为重点的儒家思想经典,这些以四书、五经为重点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这就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载体,从而也为儒家思想成为了人们习得知识,形成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开辟了路径,也为儒家思想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儒家思想的体系化,它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也就不可能传承发展几千年。

在中医药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医药学典籍,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等等。这些中医药学典籍为中医药学的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学科基础。同时,在中医药学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中医学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中医药学的学理阐释,随之又形成了新的学术成果,产生新的中医学典籍。中医药文化是与中医药学相伴而生的,每一部中医学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华文化精华,这些中医药典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中华文化的精华,既为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几千年的形成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体系化、学理化既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重要途径,也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在新时代,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体系化学理化。一方面,要坚持把中医药文化作为一门科学体系来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等,使中医药文化真正成为一个概念清晰、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为使中医药文化逐步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这也是推进中医药文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学理阐释,坚持从中医药学的研究中发掘中医药文化的精华,为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更多的中医药的文化滋养。